
11月2日,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在港澳广深四地同步举行。当火炬传到前海,一支朝气蓬勃的青年方阵格外引人瞩目。聚光灯下,这群平日里隐身幕后的志愿者走到了台前。此刻,他们不再仅仅是赛事的服务者配资门户网网址,更是体育精神与志愿精神最闪亮的代言人。
火炬第45棒,荣耀属于默默付出的“小海豚”
来自深圳大学的李秋实,是第45棒“志愿者火炬手方阵”的主火炬手。作为国家级运动健将的她曾获得第十三届全运会青年组50米、100米蛙泳冠军,第十四届全运会两项全国第八名,曾获得辽宁省省级比赛27枚金牌,两次被授予“运动健将”称号。而这次,她既是火炬手,也将在闭幕式上担任志愿者。
“真正手握火炬、奔跑传递的那一刻,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在心中涌动。同时我还看到了穿着‘小海豚’服装的志愿者同学在火炬传递的过程中为我们保驾护航,那一刻我深深感到,我代表的是所有默默付出的志愿者。”
在她看来,火炬手与志愿者“小海豚”的双重身份,让她对“参与全运”有了立体而深刻的理解。“作为火炬手,我体验了短暂的辉煌与高光的荣耀。那是生命中浓缩的闪光点,是聚光灯下的奔跑,承载着象征意义和万众瞩目。作为‘小海豚’,我体会了持久的奉献与默默的坚守。我们是赛事顺畅运行的‘螺丝钉’,是那抹无处不在的‘靛青色’或‘绿色’,需要在平凡的岗位上持续付出,解决一个又一个具体而微小的问题。”李秋实说,“这种双重身份的体验,让我对责任、荣誉和奉献有了全新的认识。无论是短暂的辉煌还是持久的坚守,都是这场体育盛会不可或缺的部分,都值得我永远珍惜和铭记。
和李秋实一起的是,来自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、深圳职业技术大学、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、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、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、以及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学生代表(助跑火炬手),这些来自深圳各高校的优秀赛会志愿者,他们展现了属于深圳青年的卓越风采。
于细微处、于需要时,“小海豚”传递城市温度
如果说火炬是高光的瞬间,那么“小海豚”们的日常服务,则是身边随处可见的温暖,在最需要的时候,传递着深圳这座城市的善意。
对于每一位抵达深圳的运动员和来宾而言,“小海豚”是他们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。在人流密集的高铁站和机场,志愿者们提供了高效、流畅的抵离引导服务。
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的大二学生罗焌庭,便是其中的一员。作为一名来自澳门的湾区青年,在服务中,他很自然地成了一座沟通的桥梁。“得知今年全运会是由粤港澳三地合办以后,我也想为体育赛事出一份力,就立刻报名了。”他的工作,主要是抵离引导。在机场、在高铁站,他需要反复地做着等待、指引、送上大巴等流程。当面对来自港澳等粤语地区的同胞时,他能自如地切换到粤语,用乡音拉近距离,耐心解释流程细节。这种基于文化认同的精准服务,有效地消除了运动员们初到异地的陌生感,让他们感受到了大湾区内部的亲切与融合。事实上,在服务的过程中,常常有普通旅客上前来问路,他也热情地解答。他慢慢发觉,“自己服务的对象不只是运动员,而是每一个身处此地、需要帮助的人。”
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23级社会学的李依灵是残特奥会闭幕式的志愿者代表,曾有多次参加大型赛会的服务经历,包括深圳马拉松(赛会赞助商组)、中国羽毛球大师赛(后勤组负责人)、天王杯羽毛球公开赛(赛事统筹)等。
很快,李依灵就敏锐地意识到,对于志愿者来说,普通赛事追求“流程效率”;残特奥会则超越竞技本身,更侧重于“平等参与”与“人文关怀”。“这对志愿者提出了更专业、更细腻的要求。我们接受了一系列特殊培训:我们系统学习了基础手语,以便与听障运动员进行基本交流。更重要的是,我们了解到聋人朋友因手语语法特点,书面或表达可能显得直接,这并非情绪,需我们理解并尊重其表达习惯。其次是将我们的辅助技巧专业化:例如引导视障运动员时,不再是简单地搀扶,而是让他轻握你的手臂,由你作为‘引导员’;帮助轮椅使用者前,务必先征得同意,推行时注意平稳过坎、不急停。这些技巧既是保障安全,也是最大限度地维护他们的自主性。”
除了参加官方培训之外,她还主动参加“轮椅上的半天”体验。“那是一次深刻的换位思考。当我真正坐上轮椅,尝试乘坐地铁、公交,甚至只是在路面上行动,才真切体会到什么是‘障碍源于环境而非身体’。这让我深刻认识到,真正的包容,不是给予俯视式的同情,而是真正‘看见’并理解他们的需求,尊重其独立性与自主性。”
所有的这一切,都转化为她和志愿者小伙伴们在服务中的具体行动:“先观察,再询问,后协助”成为了遵循的原则。面对需要帮助的残障运动员,她不会贸然上前,而是先轻声询问对方的意愿,提供“最小干预”的支持。
志愿服务,不是单纯的热情,包办一切,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体贴。
1.2万名赛会志愿者,超15万人次通用培训,每一束光都闪耀
罗焌庭说,“作为‘小海豚’的团体的一员,最重要的就是表达出热情和专业。在十五运的赛事服务中,让我收获最多的就是认识了很多朋友,也让我自己变得更加外向、开朗、活泼。”
李依灵说,“深圳的志愿服务氛围特别好,完善的以赛代训机制、随处可见的志愿驿站,让服务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。像我近800小时的义工时,其中既有大型赛会的专业历练,也有腾讯99公益节助老的温情,还有发挥羽毛球特长当裁判的满足……这座城市用无数机会告诉我:志愿服务从来不是单向付出,而是温暖他人时的自我成长。”
通过这些志愿者的故事,深圳这座“志愿者之城”的形象在十五运会的聚光灯下越发显得丰满而鲜活。
据官方消息,深圳在广东全省率先建立起了“馆校对接”工作机制,在14所高校成立志愿服务组织机构,组织招募1.2万名赛会志愿者精准匹配6个闭幕式等市级专项和23个单项竞委会;率先完成了超过15万人次的志愿者通用培训,建立了助残志愿服务培训课程体系……这些数据之下,是专业、高效的组织、培训与保障体系,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执行,从广泛动员到专业赋能,以确保每一位“小海豚”都能自信、专业地发光发热。
当以李秋实为代表的志愿者火炬手方阵奔跑在传递路线上时,他们所代表的,是成千上万名的“小海豚”,甚至,是这座城市里所有的志愿者。他们虽然手里没有真正的火炬,但却凭借着平凡的坚守,汇聚成了最耀眼的光芒,温暖而动人。
策划:刘岸然
统筹:徐全盛 亚牛
采写:南都N视频记者 黄璐
拍摄:南都N视频记者 刘嘉琳 霍健斌
编导:刘嘉琳
设计:陈芳 刘潇聪 配资门户网网址
天天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